清水墙
清水墙,就是在砖墙的外墙面砌成后,只需要稍微勾缝,就能成为成品,外墙面不需要再多加装饰,不过对砌砖质量要求很高。本篇百科主要围绕清水墙游丁走缝的概念、清水墙与混水墙之间的区别、清水墙施工时的要点、清水墙图片来介绍清水墙。
清水墙游丁走缝的概念
所谓的清水墙游丁走缝我们是怎么样鉴定的呢?其实是很简单的,就是查看清水墙上是否存在有大面积的砖发生错位、搬家等现象,以及选用的砖颜色不均匀,主要是这两点严重的影响了清水墙的美观。因此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清水墙游丁走缝。
清水墙游丁走缝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因为我们在施工的时候,没有很仔细的留意到上下左右以及内外砖块位置已经发生了小偏差,导致了最后清水墙游丁走缝的形成。
清水墙与混水墙之间的区别
混水墙是指:砌筑完后要整体抹灰的墙,墙体砌筑没有清水墙严格。
清水墙是指:砌筑完后不用抹灰,而用高标号砂浆进行钩缝的一种施工工艺,要求砌筑时横平竖直。
混水墙在施工的时候不考虑他的表面美观施工,而清水墙则要考虑外表面线条通直,缝隙大小均匀,每个砖块的砖缝还要对齐对称、砖面干净、不能有灰浆、平整度好、垂直度好。
清水墙施工时的要点
1、砌筑前,先根据砖墙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,组砌方法采用一顺一丁的砌筑方法,并应事先规划好预埋的对拉丝杆位置,不得出现事后打洞,或预留对拉丝杆太少加固不牢。
2、砂浆饱满度: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%;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,不得出现透明缝,严禁用水冲浆灌缝。
3、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,不应小于8mm,也不应大于12mm。
4、 摆砖。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,排出灰缝宽度。第一层砖摞底时,两山墙或相当于山墙位置处排丁砖,前后纵墙排条砖。摆砖时应注意门窗位置、砖垛等对灰缝的影响,若有破活,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。必须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。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。排砖必须有个全盘考虑,即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,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,窗上角上必须是七分头。
5、 立皮数杆。在砌墙前,先要立皮数杆,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、灰缝厚度、门窗、楼板、圈梁等构件位置。皮数杆竖立于墙角及交接处,
清水墙图片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