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鱼
孔雀鱼也叫彩虹鱼、百万鱼以及库比鱼等,孔雀鱼的体形修长,同时有极为美丽的尾鳍,它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和湖沼。它丰富的色彩以及多姿的形状,加上旺盛的繁殖力,十分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喜爱。下面我们将介绍孔雀鱼的繁殖、孔雀鱼寿命、孔雀鱼烂尾以及孔雀鱼的图片。
孔雀鱼的繁殖
孔雀鱼属于卵胎生的鱼类。孔雀鱼的繁殖力强且性成熟早,孔雀鱼幼鱼经3-4个月饲养便可以进入成熟期繁殖后代,性成熟的时间与水温高低、饲养条件紧密关联。
孔雀鱼的繁殖周期在合适的环境下,大约每个月就可以繁殖一次,并且一胎的产量约在15到100只小鱼之间,并且小鱼在养殖3-5个月之后,又会拥有生殖能力,可以再繁殖下一代孔雀鱼。
孔雀鱼寿命
1、孔雀鱼寿命比较短,一般孔雀鱼的寿命只有2-3年。
2、孔雀鱼对环境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,最适宜生长温度是在22—24℃之间,它的食性也广并且很好养活。
3、生长条件良好,每月能繁殖1次,根据雌鱼大小,每次可产10-120尾仔鱼,一年产仔量相当多,因此有“百万鱼”之称。
孔雀鱼烂尾
1、孔雀鱼烂尾的原因
导致孔雀鱼出现烂尾的原因主要有:长期不换水,不清洗滤材,腐殖质过多、水质环境变坏;养殖孔雀鱼的密度过大,出现水质环境的恶化、水温骤变温差达到5摄氏度,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;换水、清缸、捞鱼时,产生内、外伤而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;不定时、定质、定量、定位投喂饵料,造成鱼儿营养不良等等。
2、孔雀鱼烂尾症状
病鱼游动缓慢,食欲减退,严重时停止摄食,鱼体失去平衡,病鳗易吊挂于食台上;尾鳍及尾柄处充血、发炎,鳍条末端蛀蚀,鳍间组织被破坏,鳍条散开,呈蛀鳍;严重时尾鳍烂掉,尾柄肌肉溃烂,甚至整个尾部烂掉,骨骼外露。在水温较低时,常继发水霉感染。
孔雀鱼的图片





